
在台灣,每 100 位孩子就有 7-8 位 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且 ADHD 不只會影響到學習,更重要的是它會影響到孩子的人際關係和自信心。ADHD 的個案長大後也常常合併其他的精神疾患,如對立反抗、物質濫用、情緒障礙、品行疾患等。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治療分藥物和行為治療兩種,研究發現藥物或藥物合併行為治療對 ADHD 的療效最好。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對藥物治療的反應很好,高達 70%。因此如果家中的孩子如果有注意力不足或過動好動的孩子,邀請家長帶孩子到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做評估。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表現
- 易分心、愛說話、衝動控制不好、坐不住、爬高爬低、丟東丟西、插隊、插嘴、拖拖拉拉,規劃功課有困難,不大會整理書包。
- 症狀持續超過 6 個月,並且在症狀在兩個情境以上(家裡、學校)發生。
- 症狀在 12 歲之前發生。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
- 藥物
- 中樞興奮劑:利他能、專思達
- 非中樞興奮劑:思銳
- 行為
- 認知行為治療
- 遊戲治療
- 行為治療
- 家長衛教 資料來源:http://www.onped.com/%E8%A1%9B%E6%95%99%E6%90%9C%E5%B0%8B/item/451-hea_vol-061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