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0
【記者陳昭宗雲林報導】男童小冠從幼稚園開始,常被老師在聯絡簿上反應在校不當行為,爸媽總認為是小男孩調皮一點而已,直到老師將上課錄影畫面給家長看過後,媽媽才發現他的表現真的與其他同齡孩子不同,經醫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開始接受精神科藥物和復健科職能治療,目前五年級的他上課專心,已經不再坐立難安,或因為衝動的肢體動作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功課也都名列前茅,讓爸媽好放心。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張倍禎指出,沿海地區家長對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認知有限,往往都等孩子大了才帶至門診接受治療,導致孩子從小飽受人際關係不良之苦,嚴重影響孩子身心及才能發展。以近兩年在醫院門診的近百位初診個案統計發現,八成以上都是8歲後才帶來就診,事實上孩子早在7歲前就已經有疾病徵兆,只是父母因忙碌輕忽或缺乏仔細觀察。很多這類的孩子常因為犯錯而被剝奪下課的時間,造成下堂課更坐不住也不專心。因此,建議家長和老師幫忙孩子一起規劃「有目標性的活動」,並鼓勵孩子在下課時間多跑「多動」,之後反而可以更專心上課。
張倍禎醫師還說,奧運游泳名將「飛魚」費爾普斯也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但父母親協助他找到興趣並發揮潛能,讓過動症不再是阻力而成助力,成就他在職業生涯中獲得22枚奧運獎牌的歷史紀錄。
職能治療師李嘉盈也和家長們分享,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小朋友,大家不瞭解他們,只認為他們是搗蛋鬼、活潑好動、愛唱反調、調皮,其實治療後他們就會不一樣,可透過藥物治療及感覺統合治療和行為治療,掌握黃金治療期,基礎打穩提早讓孩子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模式,家長在家裡也可以做一些培養注意力的小遊戲,像是請你跟我這樣做、找找看在那裡(DM上的商品)、或是撲克牌配對遊戲,讓孩子在遊戲過程培養專注力。
圖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童經過醫師專業的評估,給予藥物及感覺統合和行為治療,也可以擁有優異的表現。(記者陳昭宗拍攝)
資料來源: 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