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rTMS 經顱磁刺激

 許多患者對於rTMS/TBS而到門診評估,但是往往因為看到醫師太緊張而會忘記想問的問題,周伯翰醫師在這邊整理患者常見的問題並且提出回答:


Q1: TMS的治療原理?

A1: TMS主要是利用脈衝波調節大腦神經功能,活化大腦細胞,改善臨床症狀


Q2: TMS的反應療效?

A2: 文獻顯示,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憂鬱症,經過20個療程後,約有60%的患者憂鬱症狀能夠再度改善。


Q3: TMS建議治療療程?

A3: 一般說來,文獻建議至少治療20-30個療程能達到最好效果,但是也有患者接受10個療程後症狀即改善,反應因人而異。


Q4: TMS做完之後是否就可以不用服藥?

A4: 這方面因人而異,需要和您的專責醫師討論。


Q5: TMS的療效可以維持多久?

A5: 據文獻顯示,一般接受完20次療程,有60%的憂鬱症患者臨床療效至少可以維持一年,如果另外接受額外的10次維持療程,有近80%療效可以維持一年。


Q6: TMS常見副作用?

A6: 基本上TMS是一個安全的治療,常見副作用如頭痛、頭暈等,較嚴重副作用則是癲癇發作(機率約0.01%)。


Q7: TMS可否讓我的憂鬱症狀一勞永逸、不再復發?

A7: 導致憂鬱症疾病包括遺傳、環境、社會等因子,這方面需要和您的專責醫師討論。


Q8: TMS除了憂鬱症以外,還有其他精神疾病的相關研究嗎?

A8: 在歐美國家以及臨床研究顯示,TMS對於改善焦慮症(自律神經失調)、強迫症、躁鬱症鬱期、恐慌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妥瑞症、自閉症的社交行為、輕度失智症等均有效果。


Q9: TMS有健保給付嗎?

A9: TMS是剛通過的新治療,目前健保沒有給付,需要自費喔。


Q10:不同的TMS機器會有治療效果的差別嗎?

A10: 研究顯示沒有差別!


#rTMS

#經顱磁刺激

原文:周伯翰醫師的大腦身心保健園地

用手機前的契約

 『 要用手機嗎?先簽好契約再說! 』


恭喜恭喜~ 我家弟弟今年要上國中了!


而上國中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簽好「手機使用契約書」。


在兩個孩子還沒有上國中之前,我一直天真地以為:「國中生哪需要用到手機?」。


直到前年,老大上國中之後,我才知道許多課堂學習跟班級聯繫都需要用到手機,在時代的趨勢之下,似乎也很難不給孩子一隻專屬手機。


再加上這幾年疫情的影響,線上課程的學習模式,更是無法不讓孩子擁有一支手機。


所以在兩年前,老大上國中的時候,我就設計了一份「手機使用契約書」,讓我跟孩子之間的手機規則,不是只靠默契,而是有清清楚楚的依據。


運作了兩年,效果不錯,所以弟弟也在即將展開暑期輔導的今天,簽署了同一份契約。


……………………………………


你可能會問:「簽個契約就有用?那是什麼神奇的契約啊?!」


沒錯!這不是份神奇的契約,重點是在簽約之前,我做了哪些事?!


#改良版的無3C家庭


我先讓家裡沒有電視、使用筆電,還設定了3C使用區域和時間。


沒有電視的客廳,我用了一面大書牆讓孩子沈浸在閱讀的環境裡;不擺放桌上型電腦來誘惑孩子,家裏改用筆電,筆電平時收納在固定位置,需要使用才會拿出來,手機平板也必須在固定的時間跟地點才能使用。


#固定的親子互動時間


讓3C出現機會降到最低的家裡,我們多出了許多親子互動時間。


聊天、閱讀、玩桌遊,固定出門去運動。兩個孩子還約我下星期天一起去看職棒明星賽,雖然門票超貴,但比起遊戲課金,我願意花這個錢。老大支持味全隊,弟弟擁護兄弟隊,我則是最喜歡啦啦隊。


#以身作則的家長示範


我要孩子怎麼做,我會先做到,我不想孩子做的事,我也絕對不會做。


我希望孩子閱讀,我自己也有規律的閱讀習慣;我要孩子多運動,我自己也會抽空跑步跟運動;我期待孩子作息規律,我也盡力讓自己作息正常;我要求孩子妥善運用3C,我也讓自己能做好榜樣。


…………………………………………….


協助過許多沈迷網路的孩子之後,我認為網路沈迷都只是表面問題。


這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孩子會出現網路沈迷的常見原因有兩個:


1.親子關係不良


有太多家長原本就缺乏跟孩子間的穩定互動,在陷入3C爭奪戰的過程中,網路手機只是表面的戰場,底下潛藏的都是平時相處上的各種不爽。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雙方長期缺乏正向而穩定的連結,更不用說要如何討論手機使用的規則細節。


2.3C習慣欠佳


就跟刷牙洗澡一樣,3C使用的衛生習慣是需要被示範跟教導的。智慧型手機的進步速度太快,快到連家長都不曉得該如何好好地使用手機,在科技演變如此飛速的今天,許多家長自己的3C使用習慣也奇差無比,更遑論要引導孩子妥善地運用3C。


不要再把責任推給手機,很多事情真的要從父母自己做起。

原文:蘇琮祺諮商心理師臉書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多數自閉症兒童有嚴重睡眠問題!心理學家:睡眠策略可改善心理健康並增強家庭幸福感

 由澳洲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教授 Nicole Rinehart 博士所領導,針對自閉症兒童睡眠問題的大型研究發現,臨床醫師主導的行為介入有助於讓孩子們獲得更好的睡眠。效果的影響是顯著的,可促進兒童更好的社會、情緒和學業功能,並減少父母的壓力、改善心理健康。

這項發表在《兒童心理學和精神醫學期刊》(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上的研究強調,行為介入是管理自閉症兒童睡眠問題的一種實用方法,可以很容易地納入醫療保健系統中。

睡眠行為介入對兒童及其家庭產生重大影響

研究團隊招募了 245 名年齡在 5 到 13 歲之間的自閉症兒童,這些兒童具有中度至重度的睡眠問題。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參加了 2 次 50 分鐘的面談,兒科醫師或心理師指導了改善睡眠的特定策略。

策略包含以下重點:

  • 就寢時間:暫時將就寢時間調整為孩子一般入睡的時間,並將時間提前 15 分鐘。

  • 漸進式自主:通過定期減少的陪同時間,使孩子在入睡時逐漸不需要父母待在房間裡。

  • 減少就寢抵抗:每天晚上給予孩子一次機會,讓他們可以離開臥室。

面談的 2 週後研究人員進行了持續追蹤,發現參與者在面談後 3 個月和 6 個月的睡眠問題減少,並且也注意到兒童情緒、行為、生活品質以及父母壓力和心理健康的改善。重要的是,孩子們參與了選擇和實施策略的過程,協助他們投入任務並克服對於改變的抵抗。

Rinehart 博士指出,研究表明睡眠行為介入可能對兒童及其家庭產生重大影響,這不僅改善了睡眠問題,還有可能減少兒童焦慮。有鑒於焦慮對兒童日常生活功能的巨大影響,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特別是在觀察到疫情大流行後兒童睡眠、焦慮以及拒絕上學的問題激增,這種短暫的介入能對兒童及其家庭產生廣泛的正面效應。

1.參考文獻:Sleeping Sou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brief behavioural sleep intervention in primary school-aged autistic children

文章出處

https://ynews.page.link/Qum1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