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Video Talk】北部高中染疫全校停課 專家:隔離期孩子有3症狀得當心



Video Talk


台灣武漢肺炎病例暴增,今日疾管署公布北部一所出國旅遊高中生確診,並傳染給鄰座同學,導致全校停課,1千6名學生受影響。當孩子得在家隔離14天,日常生活被打亂,看不見同學、無法出門玩,這種變相囚禁,孩子內心怎照顧?會不會越隔離越憂鬱?專家建議,親子共同設定目標,成為彼此「盟友」一起度過隔離期,但若孩子出現食慾差、睡不好、脾氣暴躁等情況,就要留意可能是焦慮症狀,可撥打1922防疫專線,尋求線上諮詢。
《蘋果新聞網》今天下午2點鐘邀請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張倍禎、中興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白慧娟來到Video Talk節目,跟所有爸爸媽媽一起討論這個話題。
 
張倍禎表示,隔離14天期間,孩子不必上課,生活不比在學校規律生活,有比較多時間上網、玩3C、睡眠及飲食等也可能不規則,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影響情緒。
 
張倍禎提醒,不同時期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焦慮不安的情緒反應,學齡前的孩子可能會用哭鬧方式;6-12歲的孩子,可能產生害怕一個人睡覺、食慾睡眠變差,或是開始黏媽媽,甚至記憶力不好的情況;13-18歲的孩子除了易怒外,也可能出現冷漠、無精打采、自己縮在自己的房間,這些都是情緒焦慮指標。
 
張倍禎也提到,預防勝於治療,家長可以跟孩子討論武漢肺炎,即便沒有發生隔離情況,也能先共同準備家裡防疫的東西,食物、藥材,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庭重要份子,「孩子需要的就是尊重,讓孩子了解,你想做什麼?我們一起來規劃!」另外得注意別過度接觸疫情新聞造成恐慌。
 
 
張倍禎強調,家長要告訴孩子,面對這麼大的疫情時,產生焦慮、擔心被感染、壓力或是會害怕孤獨等,都是正常的反應,透過對話,讓孩子學習如何跟這些情緒應對,另外,如果孩子無法出門,家中有陽台的話,也可讓孩子不定時到陽台曬曬太陽,促進體內維他命D吸收。
 
張倍禎也說,相較於其他科別,最近門診就遇到很多家長焦慮孩子去上學,擔心孩子沒有戴好口罩、沒有勤洗手,但多數都忘了家長是小孩的指標,「家長很焦慮,孩子也會焦慮」,都要留意。
 
面對比較大的孩子,張倍禎則建議,部分家長可能擔心孩子在家整天上網,雙方可以討論一下可否拉長使用時間,或是不時打電話回家關心孩子狀況、請親朋好友返家照看孩子,家長也可以購買之前流行的著色書,不僅可打發時間,也可訓練孩子熟悉自己陪伴自己的過程。
 
中興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白慧娟則說,人對一件事情的期待是U型過程,孩子隔離14天,開始2-3天是興奮期,第3天開始覺得不喜歡,第4天興奮、期待感下降,第5到8天是低潮,最後隔離接近結束,情緒又轉化為期待。家長理解這樣的過程,親子才不會「相看兩厭」!
 
 
白慧娟提醒,如果孩子被隔離,家長不要獨自面對孩子打單獨戰,應該打團體戰,「班級上家長間可建立群組,彼此做對方的支援系統,甚至透過線上保母方式,家長輪流上線關心孩子,甚至開課線上跟孩子們互動,例如魔術教學等等,不僅讓緊繃的親子關係有些距離,班級也可以增加向心力!」白慧娟也建議,線上課程、教學的次數不必多,每次僅約半個鐘頭,並把時間、課程排程好,讓孩子有所期待,心情也可從隔離焦慮中轉化。
  
白慧娟指出,親子雙方應該設立一個共同的目標度過這14天,例如減重計畫、看書、才藝等,成為孩子的盟友,告訴孩子「我們一起留在家裡,一起朝向目標達成,等結束後可展現成果給大家看。」班級導師也可以在結束時,請班上同學上台展現成果。
 
白慧娟說,一但孩子被居家檢疫、隔離,家長可跟孩子討論居家必要性,讓孩子知道,隔離可保障很多人的健康,此外,親子發生衝突時,家長應該避免一昧責罵孩子,應協助孩子把心情說出來,讓孩子情緒的獲得紓解,「畢竟獨自居住最重要的就是情感的連結!」
 
家中有一個小六學生、一個國中生孩子的小不媽媽則分享,家中有準備瑜珈墊,若遇到無法出門時,在家裡會跟孩子練核心運動,或是DIY拇指琴卡林巴。小不媽媽說,拇指琴聽來空靈、紓壓,且上網可查到很多簡譜,極為容易上手,家長可和孩子一起研究。(游瓊華/台中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