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國健署調查/25%國高中生 曾認真考慮輕生

 2022/10/03 05:30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孩子心理生病,家長未必看得出來,可能因此被忽略。衛福部國健署針對約一萬名國、高中生進行「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指出,四分之一國中生、高中職生在過去十二個月內曾認真考慮自殺。專家提醒,應加強校園自殺防治制度、建立醫療資源轉介,學校及家庭都要投入更多努力。

10.4%、9.4%國高中生嘗試自殺

國健署此份二○二一年的調查採隨機抽樣、學生無記名自填問卷方式辦理,國中生樣本數共四七一○人,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樣本數則為五七四五人,共計一萬○四五五人。

報告結果顯示,廿五.三%國中生在過去十二個月內曾經認真地考慮過自殺,曾計畫自殺的比例也有十六%,曾嘗試過自殺者占十.四%。高中職生方面,也有廿五%曾經認真地考慮過自殺,並有十二.七%曾計畫自殺,曾嘗試過自殺者占九.四%。

逾一成經常感到孤寂

調查也進一步觀察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十.九%的國中生經常或總是感到孤單、寂寞,高中職生則有十二.二%。九.四%的國中生經常或總是因擔心某事而失眠,高中生則有十.三%。

長期負面情緒 增自我傷害風險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提到,學會今年出版《自殺防治學》雜誌,當中引述國外文獻,青少年階段面臨身體、心理重大的發展,又有課業壓力,情緒波動大而使得與父母衝突增加,還有人際關係、霸凌問題及網路成癮等,都更容易導致孤寂感及負面情緒。

李明濱說,常見青少年心理問題如憂鬱症、焦慮症、物質濫用、自我傷害、自殺意念等,若未能及時發現、儘早轉介,長時間負面情緒及精神疾病困擾,就會導致自殺風險升高。

學校及家庭都要投入更多努力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吳佳儀表示,當憂鬱情緒到達某種程度,感到明顯無助與絕望時,最容易有「輕生」念頭。校園心理健康促進不能只是孤軍奮戰,從學生、教師到家長都是重要的一員,建議可提升自我覺察、去除污名化、情緒管理等相關識能,並加強校園自殺防治制度建立及醫療資源轉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