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跨國研究:Omega-3有助提昇對抗新冠肺炎病毒的免疫力、減輕壓力症候群

 對抗新冠肺炎,不但有治療藥物、疫苗等問題,尤其在對抗病毒也必需有較好的免疫力,以及有必要減輕身心壓力等。根據台灣與英國專家一項跨國合作發表全球第一篇關於「Omega-3脂肪酸在提昇對抗病毒的免疫力以及促進因應疫情的心理壓力」之回顧論文,研究發現,Omega-3脂肪酸有增強先天免疫系統的功能,因此可能可以間接減緩新冠肺炎對身體的傷害。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張倍禎主任(前排左四)和安南醫院蘇冠賓副院長(前排左七)。(圖片提供/安南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張倍禎主任、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精神醫學權威Carmine Pariante教授、和安南醫院蘇冠賓副院長,針對目前疫情仍然嚴峻、尚無任何有效的療法或疫苗的新冠肺炎(Covid-19),並刊登在國際脂肪酸研究學會的知名官方期刊 Prostaglandins, Lipid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

新冠肺炎已經造成全球超過三千多萬人受到感染,奪走超過一百萬條性命

到目前為止,新冠肺炎已造成全球超過三千多萬人受到感染,並奪走超過一百萬條性命。新冠肺炎不只造成全球經濟停擺,也改變了我們以往的生活習慣(如保持社交距離、在家工作、出門戴口罩)。已經有許多報告顯示在新冠肺炎時期的焦慮症,憂鬱症和創傷後症候群的盛行率也相對增加。因此在疫苗仍在開發中的現階段,大家關心在意的不外乎「要如何保護自己免於新冠肺炎感染、減輕面對疫情的恐懼焦慮而造成的壓力症候群」。

由於中醫大的「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團隊長年研究營養在大腦身心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和Omega-3脂肪酸與免疫調解的機轉,因此團隊藉由此篇論文探討Omega-3脂肪酸在對抗新冠肺炎所造成的身心問題所扮演的角色。


張倍禎主任(左一)、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精神醫學權威Carmine Pariante教授(左二)。(圖片提供/安南醫院)

Omega-3脂肪酸有增強先天免疫系統的功能,因此可能可以間接減緩新冠肺炎對身體的傷害

張倍禎主任表示,新冠肺炎感染後的兩週內為關鍵時期,如果個案的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ity)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偵測到病毒,且在上呼道就成功阻擋病毒的繁殖和進攻,那麼個案的臨床表現將會趨近於無症狀感染者,且大幅降低發展成重症的機會。因為Omega-3脂肪酸有增強先天免疫系統的功能,因此可能可以間接減緩新冠肺炎對身體的傷害。

面對新冠肺炎席捲全世界,我們面對一場看不到結局的抗疫戰爭,蘇冠賓副院長提醒:「免疫力和人體身、心、靈的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長期壓力造成病態性的緊張,會影響對抗病毒的免疫力。」所以他建議,固定的運動休閒習慣、正常的作息、充分的睡眠、均衡的營養、良好社交活動、減少過多的訊息減輕心理負擔、設定讓生活有趣又有益的計畫和目標、刻意練習積極而正確的思考。

蘇冠賓副院長針對Omega-3脂肪酸在壓力反應以及情緒調解的機轉進一步說明:「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團隊之前研究已經發現該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預防發炎機制所引起的憂鬱症的成效」,因此,這篇最新的論文提出,在還沒有針對新冠肺炎開發出有效的疫苗和治療前,藉由健康的生活型態、平衡的身心康、以及健康的飲食攝取,是提升個人對抗病毒免疫力的重要策略。未來需要更多研究來探討各種營養物質在精神和身體層面防疫上所扮演的角色。

身心介面研究中心團隊將在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台中和台南舉辦第十屆的身心介面國際研討會。這次的主題為「心智迷宮・早期生命經驗對成 年身心健康的影響」,並邀請國內外學者一起探討目前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的趨勢和各國最新的腦神經科學研究成果。因為考量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所有的國外學者將以網路會議的方式與與會的觀眾互動,並且今年的會議將採取不收費制度。團隊期待這次會議可以帶來更多的學術交流和合作,並與大家一起面對疫情所帶來的衝擊。

】 

跨國研究:Omega-3有助提昇對抗新冠肺炎病毒的免疫力、減輕壓力症候群

 對抗新冠肺炎,不但有治療藥物、疫苗等問題,尤其在對抗病毒也必需有較好的免疫力,以及有必要減輕身心壓力等。根據台灣與英國專家一項跨國合作發表全球第一篇關於「Omega-3脂肪酸在提昇對抗病毒的免疫力以及促進因應疫情的心理壓力」之回顧論文,研究發現,Omega-3脂肪酸有增強先天免疫系統的功能,因此可能可以間接減緩新冠肺炎對身體的傷害。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張倍禎主任(前排左四)和安南醫院蘇冠賓副院長(前排左七)。(圖片提供/安南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張倍禎主任、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精神醫學權威Carmine Pariante教授、和安南醫院蘇冠賓副院長,針對目前疫情仍然嚴峻、尚無任何有效的療法或疫苗的新冠肺炎(Covid-19),並刊登在國際脂肪酸研究學會的知名官方期刊 Prostaglandins, Lipid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

新冠肺炎已經造成全球超過三千多萬人受到感染,奪走超過一百萬條性命

到目前為止,新冠肺炎已造成全球超過三千多萬人受到感染,並奪走超過一百萬條性命。新冠肺炎不只造成全球經濟停擺,也改變了我們以往的生活習慣(如保持社交距離、在家工作、出門戴口罩)。已經有許多報告顯示在新冠肺炎時期的焦慮症,憂鬱症和創傷後症候群的盛行率也相對增加。因此在疫苗仍在開發中的現階段,大家關心在意的不外乎「要如何保護自己免於新冠肺炎感染、減輕面對疫情的恐懼焦慮而造成的壓力症候群」。

由於中醫大的「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團隊長年研究營養在大腦身心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和Omega-3脂肪酸與免疫調解的機轉,因此團隊藉由此篇論文探討Omega-3脂肪酸在對抗新冠肺炎所造成的身心問題所扮演的角色。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精神醫學權威Carmine Pariante教授(左二)。(圖片提供/安南醫院)

Omega-3脂肪酸有增強先天免疫系統的功能,因此可能可以間接減緩新冠肺炎對身體的傷害

張倍禎主任表示,新冠肺炎感染後的兩週內為關鍵時期,如果個案的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ity)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偵測到病毒,且在上呼道就成功阻擋病毒的繁殖和進攻,那麼個案的臨床表現將會趨近於無症狀感染者,且大幅降低發展成重症的機會。因為Omega-3脂肪酸有增強先天免疫系統的功能,因此可能可以間接減緩新冠肺炎對身體的傷害。

面對新冠肺炎席捲全世界,我們面對一場看不到結局的抗疫戰爭,蘇冠賓副院長提醒:「免疫力和人體身、心、靈的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長期壓力造成病態性的緊張,會影響對抗病毒的免疫力。」所以他建議,固定的運動休閒習慣、正常的作息、充分的睡眠、均衡的營養、良好社交活動、減少過多的訊息減輕心理負擔、設定讓生活有趣又有益的計畫和目標、刻意練習積極而正確的思考。

蘇冠賓副院長針對Omega-3脂肪酸在壓力反應以及情緒調解的機轉進一步說明:「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團隊之前研究已經發現該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預防發炎機制所引起的憂鬱症的成效」,因此,這篇最新的論文提出,在還沒有針對新冠肺炎開發出有效的疫苗和治療前,藉由健康的生活型態、平衡的身心康、以及健康的飲食攝取,是提升個人對抗病毒免疫力的重要策略。未來需要更多研究來探討各種營養物質在精神和身體層面防疫上所扮演的角色。

身心介面研究中心團隊將在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台中和台南舉辦第十屆的身心介面國際研討會。這次的主題為「心智迷宮・早期生命經驗對成 年身心健康的影響」,並邀請國內外學者一起探討目前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的趨勢和各國最新的腦神經科學研究成果。因為考量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所有的國外學者將以網路會議的方式與與會的觀眾互動,並且今年的會議將採取不收費制度。團隊期待這次會議可以帶來更多的學術交流和合作,並與大家一起面對疫情所帶來的衝擊。

原文網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83104

跨國研究:Omega-3有助提昇對抗新冠肺炎病毒的免疫力、減輕壓力症候群

 對抗新冠肺炎,不但有治療藥物、疫苗等問題,尤其在對抗病毒也必需有較好的免疫力,以及有必要減輕身心壓力等。根據台灣與英國專家一項跨國合作發表全球第一篇關於「Omega-3脂肪酸在提昇對抗病毒的免疫力以及促進因應疫情的心理壓力」之回顧論文,研究發現,Omega-3脂肪酸有增強先天免疫系統的功能,因此可能可以間接減緩新冠肺炎對身體的傷害。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張倍禎主任、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精神醫學權威Carmine Pariante教授、和安南醫院蘇冠賓副院長,針對目前疫情仍然嚴峻、尚無任何有效的療法或疫苗的新冠肺炎(Covid-19),並刊登在國際脂肪酸研究學會的知名官方期刊 Prostaglandins, Lipid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

新冠肺炎已經造成全球超過三千多萬人受到感染,奪走超過一百萬條性命

到目前為止,新冠肺炎已造成全球超過三千多萬人受到感染,並奪走超過一百萬條性命。新冠肺炎不只造成全球經濟停擺,也改變了我們以往的生活習慣(如保持社交距離、在家工作、出門戴口罩)。已經有許多報告顯示在新冠肺炎時期的焦慮症,憂鬱症和創傷後症候群的盛行率也相對增加。因此在疫苗仍在開發中的現階段,大家關心在意的不外乎「要如何保護自己免於新冠肺炎感染、減輕面對疫情的恐懼焦慮而造成的壓力症候群」。

由於中醫大的「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團隊長年研究營養在大腦身心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和Omega-3脂肪酸與免疫調解的機轉,因此團隊藉由此篇論文探討Omega-3脂肪酸在對抗新冠肺炎所造成的身心問題所扮演的角色。

Omega-3脂肪酸有增強先天免疫系統的功能,因此可能可以間接減緩新冠肺炎對身體的傷害

張倍禎主任表示,新冠肺炎感染後的兩週內為關鍵時期,如果個案的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ity)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偵測到病毒,且在上呼道就成功阻擋病毒的繁殖和進攻,那麼個案的臨床表現將會趨近於無症狀感染者,且大幅降低發展成重症的機會。因為Omega-3脂肪酸有增強先天免疫系統的功能,因此可能可以間接減緩新冠肺炎對身體的傷害。

面對新冠肺炎席捲全世界,我們面對一場看不到結局的抗疫戰爭,蘇冠賓副院長提醒:「免疫力和人體身、心、靈的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長期壓力造成病態性的緊張,會影響對抗病毒的免疫力。」所以他建議,固定的運動休閒習慣、正常的作息、充分的睡眠、均衡的營養、良好社交活動、減少過多的訊息減輕心理負擔、設定讓生活有趣又有益的計畫和目標、刻意練習積極而正確的思考。

蘇冠賓副院長針對Omega-3脂肪酸在壓力反應以及情緒調解的機轉進一步說明:「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團隊之前研究已經發現該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預防發炎機制所引起的憂鬱症的成效」,因此,這篇最新的論文提出,在還沒有針對新冠肺炎開發出有效的疫苗和治療前,藉由健康的生活型態、平衡的身心康、以及健康的飲食攝取,是提升個人對抗病毒免疫力的重要策略。未來需要更多研究來探討各種營養物質在精神和身體層面防疫上所扮演的角色。

身心介面研究中心團隊將在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台中和台南舉辦第十屆的身心介面國際研討會。這次的主題為「心智迷宮・早期生命經驗對成 年身心健康的影響」,並邀請國內外學者一起探討目前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的趨勢和各國最新的腦神經科學研究成果。因為考量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所有的國外學者將以網路會議的方式與與會的觀眾互動,並且今年的會議將採取不收費制度。團隊期待這次會議可以帶來更多的學術交流和合作,並與大家一起面對疫情所帶來的衝擊。

華人健康網 2020/10/12 10:24(23小時前)

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

研究發現:過動兒腦內「壓力」荷爾蒙特別大!6個方法幫助改善內分泌


如果孩子總是靜不下來、調皮搗蛋,或是常常恍神、無法專心唸書寫功課,很容易就會被認為是「過動」,必須要矯正治療。 但其實在眾多的研究當中,已經漸漸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童,其實是大腦的發展不足,所以透過藥物的使用,讓幫助大腦發展的神經傳導物質不會被「回收」回去;不過大腦的發展不足,除了先天性的神經傳導不良之外,也很可能跟飲食、壓力都有非常大的關係。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張倍禎、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教授,在一項研究中發現,ADHD的孩子相較於健康的孩子,體內有更高的發炎指數、更低的皮質醇(壓力荷爾蒙),還有更低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而這些都跟大腦的發展很有關係。

研究團隊表示,過去都只觀察「單一系統」跟「過動症」之間的關係,但其實ADHD是一個全身性、系統性的疾病,所以這次他們從內分泌的角度切入,就發現了更多不一樣的地方。 安南醫院研究團隊在研究中,招募了98位6-18歲ADHD的孩子,和21位6-18歲非ADHD的孩子,結果發現ADHD的孩子「睡前皮質醇」、BDNF濃度比較低,但發炎指數比較高;並且混和型表現的ADHD孩子,相對ADHD其他亞型ADD(注意力不集中)、HD(過動衝動)的孩子,早上的皮質醇濃度又特別低。

過動的孩子需要更多營養!6個方法幫助改善內分泌 不過對於過動孩子來說,皮質醇、BDNF過低並不是絕症,雖然透過飲食、營養的補充改變,目前還不知道是不是能「治療」,但至少確定可以幫助改善很多症狀。

 一、降低發炎指數:避開高糖、高油脂、 加工食品 糖分、高油脂都會消耗掉身體很多幫助消化的酵素、維生素,所以會容易讓身體發炎,即使是一般人也是一樣。所以任何添加精緻糖分的食物、高油脂食物、加工食品,最好都不要吃,像是飲料、甜點、油炸食物、肥肉、罐頭、香腸火腿等。

二、降低發炎指數:多吃富含酵素的蔬果 其實只要多吃一般的青菜水果,深綠色蔬菜、莓果、鳳梨等,都富含大量的酵素,可以幫助身體降低發炎反應,每天至少要吃到5個拳頭大的蔬果份量,才足夠一天所需。

三、調整皮質醇濃度:固定作息 皮質醇是一個非常按照「生理時鐘」分泌的激素,早上大約起床時,在7~8點左右會分泌第一波,之後慢慢下降,中午的時候最弱,但休息過後又會稍微增加,一直到半夜的濃度是最低的。但如果一天的作息沒有按照這個步調,就容易「失調」。 每天的睡眠對過動症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一定要固定時間起床、固定時間睡覺,同時也要按照時間吃飯,身體才會穩定生理時鐘,知道什麼時候該分泌激素。

四、調整皮質醇濃度:每天都要運動 皮質醇因為是「壓力荷爾蒙」,也就是面對壓力時會跑出來的荷爾蒙,所以要適時的給孩子一些挑戰的空間,但課業上的挑戰對他們來說比較容易感到挫折,最好可以從「運動」開始;而運動也會刺激大腦發展,對過動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又能強身、又能刺激大腦的好做法。

五、增加BDNF濃度:多吃維生素、類胡蘿蔔素 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補充葉黃素6 個月後,血清BDNF也增加,因為葉黃素也是大腦中的主要類胡蘿蔔素,多補充葉黃素、類胡蘿蔔素,或是各種維生素,對腦神經是有幫助的。

 六、增加BDNF濃度:多酚的食物 有些人可能會發現,有些研究會支持多吃「可可」或是喝「咖啡」來幫助BDNF增加,但對於小孩子來說,其實咖啡因的影響太大,而且容易讓晚上睡眠品質變差,所以不建議使用。 但可可中的「多酚」,其實才是讓過動兒能增加BDNF的關鍵,所以建議可以多吃「莓果」,來補充植物中含有的多酚,會有一定的幫助。



免疫小知識
發炎指數 通常會使用C-反應蛋白作為指數標準,代表身體處在發炎的狀況。而如果這個發炎出現在大腦神經,就會導致神經退化疾病,像是阿茲海默症(AD)。所以過動兒的發炎指數偏高,其實正代表他們的大腦神經是退化的狀態。 皮質醇(cortisol,又稱可體松,代表壓力荷爾蒙) 皮質醇可以幫助我們大腦神經正常運作,面對每天會出現的各種人事物,但過多的皮質醇會對大腦的某些部位產生毒性,反而影響認知功能;但如果皮質醇過少,代表人體沒有能力去啟動「更深層」的認知功能,總是三分鐘熱度。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 這是大腦中最重要的營養素,滋補神經的營養,而大腦中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和大腦皮質中,就含有特別豐富的 BDNF ,所以BDNF不足,會影響記憶力、專注力。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研究發現:過動兒腦內「壓力」荷爾蒙特別大!6個方法幫助改善內分泌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86183

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研究:過動兒腦內荷爾蒙 異於常人



【本報台南訊】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張倍禎醫師和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教授,領導身心介面研究中心團隊,發現注意力不足得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孩童相較一般正常的孩童,體內有較高的發炎指數、較低的皮質醇 (cortisol,又稱壓力賀爾蒙) 濃度、和較低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研究團隊認為,這項發現為過動症的治療提供新方向。

Cortisol通常被稱為「壓力荷爾蒙」,因為在壓力大的情況下或任何引發戰鬥或逃跑(fight or flight)反應的環境中,壓力荷爾蒙將會大量分泌到血液中。而壓力荷爾蒙和發炎狀態,對孩童的成長與認知功能均有影響。

研究顯示,如果孩童的壓力荷爾蒙過高或過低,都比正常壓力荷爾蒙濃度的孩童認知功能差;過多的壓力荷爾蒙可能會對大腦的某些部位產生毒性作用,這對於認知功能至關重要,而壓力荷爾蒙太少,則可能會阻礙人體吸收最佳認知發育所需的生物資源的能力。
文章出處: 人間福報

最新研究發表 過動症的孩子腦內荷爾蒙與一般人不一樣

2020-05-28 15:15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即時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張倍禎醫師和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教授,領導身心介面研究中心團隊,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孩童相較沒有ADHD的孩童,體內有較高的發炎指數、較低的皮質醇 (cortisol,又稱抗壓賀爾蒙) 濃度、和較低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該最新研究成果將發表在腦神經科學領域的國際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大腦、行為與免疫)」。
研究團隊認為,這項發現為ADHD的治療提供新的方向。
Cortisol通常被稱為「壓力荷爾蒙」,因為在壓力大的情況下或任何引發戰鬥或逃跑(fight or flight)反應的環境中,cortisol將會大量分泌到血液中。Cortisol和發炎狀態對孩童的成長和認知功能均有影響。
研究呈顯示如果孩童的體內cortisol過高或過低都比正常cortisol濃度的孩童認知功能差;過多的cortisol可能會對大腦的某些部位產生毒性作用,這對於認知功能至關重要,而cortisol太少則可能會阻礙人體吸收最佳認知發育所需的生物資源的能力。
另外過低的cortisol濃度也和ADHD孩童的追求新奇度(novelty seeking)有正相關性,也就是ADHD孩童的尋求新奇度越高,其cortisol level則越低。
另外,身體的慢性發炎狀態也會影響腦部的發炎狀態,並進一步影響孩童的腦部發育和認知功能。有研究更顯示孩童的長期身體發炎狀態會影響到孩童對於社交認知和辨認臉部表情有負面影響,也是在ADHD孩童常觀察到現象。
ADHD的致病機轉眾說紛紜,其中最常提到的是腦中多巴胺的不平衡,但這項假說不能全盤解釋ADHD的表現,因此許多團隊開時探討身體其它系統與ADHD的致病機轉。
其中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axis)的失調(反應在cortisol的濃度)、發炎反應和神經營養蛋白(neurotrophins)的不平衡的機轉雖曾被探討,但之前的研究都是探討單一系統與ADHD的關係,從未有研究在同一群的ADHD孩童同時偵測發炎因子、cortisol和BDNF的濃度。
安南醫院研究團隊在研究中,招募了98位6-18歲患有ADHD診斷的孩童,和21位6-18歲沒有ADHD診斷的孩童,並比較這兩組的發炎因子、cortisol和BDNF。
研究發現ADHD的孩童有較低的睡前cortisol濃度,並且混和型表現的ADHD孩童相對其他ADHD類型的孩童有較低的晨間cortisol濃度。另外研究也發現ADHD孩童的發炎指數都比一般沒有ADHD孩童的指數高,而其BDNF相對比較低。
張倍禎表示,這個發現不但進一步支持免疫調節在ADHD所扮演的角色,也為研發ADHD的治療添增另一個方向-抗壓軸(HPA axis)和免疫系統的調節。
蘇冠賓也說,這次研究發現BDNF在ADHD和一般孩子體內的不同,未來有機會發展為ADHD的生物指標。這次的研究更加突顯ADHD是一個跨系統失調的疾病,除了腦中多巴胺濃度調節外也需要同時考量多方系統的調節來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台南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第一排左四)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精神科醫師張倍禎(第一排右五)與身心介面研究團隊合影。圖/安南醫院提供

研究新發現:調節免疫力,是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新標的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0.05.28 10:16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D),是常見的兒童神經發展疾患,有此疾病的孩子容易不專心、衝動、坐不住,以及情緒和動作控制失調。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張倍禎醫師和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教授,領導身心介面研究中心團隊發現,免疫調節在ADHD所扮演的角色,並且為治療開展新方向,即調節免疫力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新標的。
研究發現:調節免疫力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新標的
研究團隊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童相較沒有ADHD的孩童,體內有較高的發炎指數、較低的皮質醇 (cortisol,又稱抗壓賀爾蒙) 濃度和較低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此項發現,不但支持免疫調節在ADHD所扮演的角色,並且為治療開展新方向,即「調節免疫力」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之新標的。
該項最新研究成果將發表在腦神經科學領域的國際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大腦、行為與免疫)」。
ADHD的孩童體內皮質醇 (cortisol)較低 恐影響認知功能
cortisol通常被稱為“壓力荷爾蒙”,因為在壓力大的情況下或任何引發戰鬥或逃跑(fight or flight)反應的環境中,cortisol將會大量分泌到血液中。cortisol和發炎狀態對孩童的成長和認知功能均有影響。研究呈顯示,如果孩童的體內cortisol過高或過低,都比正常cortisol濃度的孩童認知功能差;過多的cortisol可能會對大腦的某些部位產生毒性作用,這對於認知功能至關重要,而cortisol太少則可能會阻礙人體吸收最佳認知發育所需的生物資源的能力。另外過低的cortisol濃度也和ADHD孩童的追求新奇度(novelty seeking)有正相關性,也就是ADHD孩童的尋求新奇度越高,其cortisol level則越低。
另外,身體的慢性發炎狀態也會影響腦部的發炎狀態,並進一步影響孩童的腦部發育和認知功能。有研究更顯示孩童的長期身體發炎狀態會影響到孩童對於社交認知和辨認臉部表情有負面影響,也是在ADHD孩童常觀察到現象。
ADHD的致病機轉眾說紛紜,其中最常提到的是腦中多巴胺的不平衡,但此單胺假說不能全盤解釋ADHD的表現,因此許多團隊開時探討身體其它系統與ADHD的致病機轉,其中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axis)的失調(反應在cortisol的濃度)、發炎反應和神經營養蛋白(neurotrophins)的不平衡的機轉雖曾被探討,但之前的研究都是探討單一系統與ADHD的關係,之前從未有研究在同一群的ADHD孩童同時偵測發炎因子、cortisol和BDNF的濃度。
因此,張醫師與蘇教授的研究這次招募了98位 6-18歲患有ADHD診斷的孩童和21位6-18歲沒有ADHD診斷的孩童,並比較這兩組的發炎因子、cortisol和BDNF。研究發現ADHD的孩童有較低的睡前cortisol濃度,並且混和型表現的ADHD孩童相對其他ADHD類型的孩童有較低的晨間cortisol濃度。另外研究也發現ADHD孩童的發炎指數都比一般沒有ADHD孩童的指數高,而其BDNF相對比較低。
ADHD的治療有新方向:抗壓軸(HPA axis)和免疫系統的調節
張倍禎醫師表示,這個發現不但進一步支持免疫調節在ADHD所扮演的角色,也為研發ADHD的治療添增另一個方向-抗壓軸(HPA axis)和免疫系統的調節。蘇冠賓副院長也說,這次研究發現BDNF在ADHD和一般孩子體內的不同,將可能在未來被發展為ADHD的生物指標。這次的研究更加突顯ADHD是一個跨系統失調的疾病,除了腦中多巴胺濃度調節外,也需要同時考量多方系統的調節來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小辭典》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為一種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CNS)和周邊神經系統 (PNS)上具有活性的蛋白質。其中,BDNF是大腦中含量最豐富的神經營養因子,在腦部除可調控神經元(神經細胞)的生長及存活、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突觸的成形外,亦可調節神經傳導物質及細胞內的訊息傳遞、參與神經元分化、成長與重塑,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具有相當多元且重要的功能。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張倍禎醫師和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教授,領導身心介面研究中心團隊發現,免疫調節在ADHD所扮演的角色。(圖片提供/安南醫院)